用睿智与汗水在黑土地上写就精彩人生
她是一个喜爱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女性;她更是一个执着拼搏、绚丽人生的女人。她一路颠簸着走来,却不曾于平坦处片刻休憩,因为她娇小的身躯里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她就是康平县憨馥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双学双比致富能手、辽宁省工商联合会会员、康平县老科协理事李学君。
时光流逝,却盛开了她人在旅途的娇艳之花。她所创建的公司—康平县憨馥土特产品有限公司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注册资本就由50万元猛增到200万元,企业也由建厂之初的三个人作坊式车间,发展到了现在拥有超千万元资产,能够容纳百余人,集生产基地、加工车间、销售网点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的产品康平特色杂粮深加工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共30多个品种。其中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有10个,填补了康平县历史上没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空白。所经营的“憨馥牌”“花古水库牌”“姜家沟牌”等品牌分别获得由国家农业部、东北三省、辽宁省、沈阳市评选的“农产品”和“畅销的农产品”奖。可以说“憨馥”产品融合着“吃进绿色,吃出健康”的食品文化已走进了众多的消费者生活。2005年“憨馥”被沈阳市政府评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扶贫龙头企业”,同年12月,“憨馥牌”杂粮产品被沈阳市命名为产品,又填补了康平产品的空白。“憨馥”之名也因此响溢沈城内外!
李学君,一个不足百斤的纤弱小女子,是用什么缔造了“憨馥”这个奇迹?!
大志存高远 赤心博天下
步步坎坷艰辛路,有事多多乐无穷。性格决定成败。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显张扬的李学君,平时总是穿着休闲得体的衣着,她话不多,就像现在这个公司的名字一样,即诚实憨厚,又深藏着自信与执着。创办“憨馥”之前的李学君曾是护士师、医师,开过十年颇有名气的诊所,经营过效益很好的饭店,生意做的是满红火的,按常理说,她不该再有什么其他想法,可是天生不习惯蜜罐生活的她,时刻都萌生着干大事业的想法。因此她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生活的精神全都融入到了事业的行动之中。
在一系列的市场考察之后,2002年,李学君拿出全部家当,开始创办土特产品公司。初办企业,货源、加工、销售都没有着落,没有头绪。她事事都亲临亲为。既是采购员,又是销售员;既当搬运工,又当计件工。亲朋好友都劝她:“不缺吃少穿的,原来的生意也挺红火的,现在遭那个罪图个啥啊?”可李学君心理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干事业没有付出是不行的。泥泞的乡间小路留下了她与老农交谈的心声,万家灯火的阑珊之夜浓缩了她疲惫的奔波,超市和饭店门前驻足了也往复的身影,车间里又凝聚了她与工人一起劳动的生活……正是在这种执着下,她的企业渐渐走上了正轨,原材料有了接续,产品有了销路。2002年创建之始,她安排了12名下岗女工。她心中的目标也一个个在实现。
憨馥公司所出产的都是当地的绿色食品,要想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为此,她几下北京,大包小裹地带着各种样品找权威机构鉴定,鉴定的过程异常的繁琐和艰难,从原料的生产环节、企业概况、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到绿色食品代购协议、基地管理细则、企业管理手册、各种产品执行标准先后要过二十几道关,而且每个环节都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这个绿色认证,李学君和她的家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2004年的那场暴风雪后,李学君和她的爱人去郝官镇农业推广站取样本,由于刚下过暴雪,风大道滑,在快到郝官镇时,她们所乘坐的车失去了平衡,向路边的桥栏撞去,司机本能地踩了刹车后,车仍然向前滑不止,大家都闭上了眼睛,听天由命,“咣”的一声,桥栏被撞掉了三四米长,当时的现场可怕,所幸的是车子右前轮卡在了桥沿上……消息传到了省绿办,感动了省绿办负责人,他们临时决定把上报时间由年后提到了年前,为加快绿色食品的认证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如果说鉴定程序的繁琐和认证过程的艰难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那么为一个认证花十几万元费用,则需要的是勇气和魄力。因为这笔资金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李学君坚定地认为这笔投资值,也一定会有回报。苦心人天不负,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通过了憨馥10个产品的认证,并发了证书。随着企业知名度的提升,李学君的业务量不断扩大,销售量一路攀升,销售额由2004年的不足200万元,一下子猛增到2007年6000多万元,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年利税也突破了80万元。
让魄力创业 用智慧发展
企业要生存就得有市场,产品要想有市场就须得有知名度。为了开拓市场,她路遍了所有能够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她领着从没出过远门的员工,带着不知付出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多少康平父老乡亲希望的沉甸甸的产品,跑大连、下北京、去长春、尽香港、闯满洲里、奔齐齐哈尔……每一次展会下来,都会让她疲惫地睡上两天,而每一次展会的背后必会有一段让她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
2004年8月份,她带领两个职工到北京参加农产品订货会。由于没有订到摊位,她只好同两个业务员一起拎着产品站在会场里,一天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累得她们腰酸了、胳膊麻了、腿软了,好久都恢复不了知觉。非但如此,每天他们还是提着样品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去推销,推销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遇到冷鼻子冷眼的客户,连样品都不看不说,还总要抢白几句,真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李学君就是这样一个执着、从不轻言退缩的人,满洲里之行更是一个好的证明。那次她自己带着一面包车满载着展品直奔目的地,部门领导一路随后,行途中气候突变,晴天白日间沙尘暴四起,尽管一路开亮车灯,视线依然很差,前后看不见车子,司机只好摸索着前进,足足走了100里路,现在想想还后怕。第二天参展又事与愿违,俄罗斯人不吃杂粮只喜欢吃面包,参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齐齐哈尔那边领导打电话说:“齐齐哈尔展会咱憨馥产品,非常受欢迎!”听到消息后,李学君果断决定撤出满洲里,连夜赶往齐齐哈尔。但是那么远的路程,带队领导都有些犹豫了。李学君没有犹豫,在她心里只有一个概念:“困难是人战胜的,机会不会等你人,展会只剩一天,连夜起程。”她找来司机问一下车况,并问司机是否疲劳,司机看透了她的心事,回答说女人都有胆量我也无所谓了。就这样上路了,连夜的折腾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何况她一个瘦弱的小女子,为了减少司机的困意,她主动要求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和司机说话,凌晨三点到达了目的地,她和员工们顾不得洗脸洗脚,脱去衣服就各自睡着了。8点她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齐齐哈尔的展位上,或许上天有意,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展出也获得了大的成功!
伴诚信走路 与成功同步
李学君是诚信的,“憨馥”更因她的诚信而具魅力。
2005年“十一”长假前,沈阳市里一家单位与“憨馥”公司订立货,要将其产品做为单位职工的福利进行发放,对方要求货要在放假前两天的晚上到,不能早也不能晚。发货当天,公司这边按照到沈阳市的车程准时发了货,但送货车在刚一出康平境内就发生了故障。接到这一消息时,李学君正在市里同有关部门商讨企业扩建的事,她一边电话指挥送货的人及时修车,一边让公司里的人马上选择货重新装车,另一边与订货单位打招呼,自己则勿勿往回赶。从选择货到装货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订货单位知道这一情况后,表示可以延缓到次日上午。可李学君想,既然跟人家签了约就不能违约,这货一定要当日送到,有些职工不理解,认为这个李经理太“死心眼儿”,缓一天不仅能让她少跑一趟,还能省好几百元的费用。她就对这些不理解的人语重心长地说:“诚信是咱们企业的生命,离开了这两个字,咱凭什么跟人家说话啊!”当对方知道李学君一天往返两次沈城时,很激动地对她说:“看到了你的人,就知道了你的企业,也相信你们的产品!”
在李学君的心里,效益不是第一的,第一的是她永远牵挂的农户。她爱家乡,更爱百姓,在百姓的炕头、饭桌上、田间地头里,她用真诚撒播着智慧,与百姓交心、说观点、谈看法、教技术……告诉他们:“要靠新思维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传。”教他们:“要让家里的几十亩地变成钱,啥价高咱种啥,同是一年,同是起早贪黑,要算收成。”有两个农户在她的指导下,承包了30多亩地,开始种红薯。到了秋天,公司的收购价格高时,这两户的红薯长势正旺,卖吧太可惜,不卖吧又怕赶不上这么好的价格。两个人就给李学君打电话,她二话没说就赶到了农户家里,并亲自到地块查看,果真如农户所说,现在就把红薯起了卖掉,实在是可惜,另外,农户也要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她当即决定,将红薯当年的高收购价格保留给这两个农户。农民笑了,李学君也发自心底地笑了……
2005年,“憨馥”和李学君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这一年里,她的产品荣获国家、省、市农产品展销会产品奖9项,企业被沈阳市政府命名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沈阳市3A级信用单位。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李学君的眼光越来越长远了。2006年,她在沈阳市繁华区建立了两个营业网点的同时,又在县域内一个农产品出产丰富的乡镇盖起了占地9000平方米的基地办公楼,并将绿色食品基地和无公害基地扩大到11万亩,“憨馥”成了农民姐妹自己的工厂。10000多个农户的农产品,84名农家姐妹,15名下岗女工,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归宿。
作为县老科协理事,李学君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具有区域性农产品特征的红薯产业,更是她无时无刻的牵挂,为全县巩固脱贫成果,带领广大困难薯农钻研红薯新品,总结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着实是农民的科技带头人。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认可肯定和表彰。
这就是李学君,在她所热爱的黑土地上尽情耕耘,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勇立潮头,用汗水和智慧呈现给女性一片多彩的天空。